一鍵下單,次日送達,電商龍頭動了所有醫藥人的蛋糕!
- 發布:2020-08-20
-
轉載:本文章轉載于:www.sina.com.cn,內容若存在版權問題及不愿意被轉載的情況,煩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
來源:藥智網|碼萬祺自從2016年2月,國務院下令取消對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行政審批以來,物流巨頭跨界進軍醫藥領域的勢頭越來越強勁。
目前,京東、順豐、郵政、“三通一達”等物流巨頭都已先后下場,爭奪醫藥流通市場。依托帶量采購的福建省已經于2020年3月份提出鼓勵實行“一票制”、中選藥品由醫保經辦機構統一代為結算貨款等新規。在“一票制”和中間利潤攤薄的壓力之下,第三方醫藥物流平臺更受到生產企業青睞。
8月11日,陜西藥監局公開發函稱,同意陜西京東醫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申請第三方藥品物流備案資質。以其更高的效率、覆蓋范圍更廣網點的方式,不僅有望從根本上改變醫藥行業對中間環節的依賴,也必將以此撬動醫藥物流4000億市場,好似宣布“這塊蛋糕我要開動了”。藥品流通領域正面臨一場大變局。
“山雨欲來風滿樓”是目前醫藥商業公司的真實寫照,而藥品流通中的質量隱患、灰度利益就更值得關注了。那么,醫藥商業公司在與醫藥電商物流競爭下究竟如何“活下去”?醫藥流通生態又如何才能撇清帶金銷售的頑疾啦?自然而然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一、藥品質量偽劣的個別現象是時候結束了有人匿名吐槽:因為帶量采購或者唯低價中標,個別企業不得不供應偽劣的藥品、醫用耗材,如果一些地方在準入、銷售、使用上管理嚴格,企業不得不避開尋求其他渠道。
有人實名控訴:產品受到大量偽劣產品惡意壓低價。模仿、競爭、違法成本真的太低了。越是賣得火的產品,越快被粗暴、低端地山寨,企業卻毫無辦法。
筆者也吐槽:包括著名電商在內的醫藥商業,雖為爭取快速發展期,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商譽影響。而在藥品領域,企業則要慶幸化藥一致性評價和生物類似藥技術門檻要求的愈加完善。否則,首仿難仿即便上市以后,仍會被挾持湮沒在不負責任的模仿混沌中。市場選擇失效或者低效時,醫患只能認準原研藥及其商譽,這是標簽化的保證,并非科學的保證。
醫藥商業作為藥品供應“最后一公里”上的玩家,甚至直接面向消費者,一旦所服務的藥品出現質量問題、偽劣情形,無疑對醫藥商業公司(包括醫藥電商)同樣意味著毀滅性地打擊。
二、“兩票制”“一票制”也帶來一些問題“企業購銷活動中,結算方式包括“一票制”和“兩票制”。區別在于:“一票制結算”就是所購貨物實行到廠價格一票制,讓銷貨方統一開增值票,將運輸費用包括在其中?!皟善敝平Y算”則是銷貨方為購貨方開具的增值票額為其出廠價,運費則單獨由運輸方開貨運發票給購貨方?!?/p>
如此看來,一票制、兩票制并非醫藥領域所獨有。而在醫藥領域推行兩者,也充分體現醫藥領域與眾不同的特殊性。然而也正是因此,一票制、兩票制也成了醫藥領域無可避免的弊端。
1.一票制讓購買者直接面對數量龐雜的銷貨方,針對偽劣產品的冒充問題,鑒別和追償的難度相較于“兩票制”而言無疑更大。
但與此同時,結合百姓呼聲與時代命脈,一票制推行的正向意義卻又是無可替代,也是當下改革的硬任務。是否需要借鑒“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做法,既引導醫藥工業企業踐行一票制,也對醫藥配送企業(包括第三方)實行連帶責任。
而目前,行業恰好處于兩票制、一票制的探索和過渡階段,無疑更需要及早確立藥耗生產、流通等供應鏈條上的責任與分工,盡量從改革措施中取其精華、避開陷阱。既利用形式,也看作用。
“6月30日,福州藥品稽查辦對一起藥店銷售劣藥案依法公開舉行聽證。聽證過程中,當事人提出了三點主要申辯意見,即:①當事人購銷瓜蔞程序合法、不存在銷售劣藥的主觀故意;②當事人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銷售劣藥;③涉案瓜蔞尚不影響安全性、有效性。
在質辯中,承辦人員認為當事人所采購銷售的涉案瓜蔞外觀性狀通過驗收人員一般、常規的驗收就能發現。同時,當事人在得知檢驗報告的結果后,未采取停售等措施,仍然繼續銷售并在市場流通。最終開出巨額罰單:藥店賣出5000元,被依規罰款110萬?!?/p>
2.一票制、兩票制使銷貨方離開了原有流通環節,可能需要的下游墊資、資金融通幫助。從現實需要和長遠發展來看,這一塊原有的功能需要被替代與解決,否則可能中傷產業積極性。
未來,即便到了一票制、兩票制全面落地時代,也仍需要對企業的再供應鏈條內部合作進行加強,內外部結合進行監督要求,使責任追究時能快速尋找根本原因與直接原因,清楚問責。
另外,對于醫藥商業公司來說,在藥品供應鏈條上承擔連帶責任,表面上看來是一種額外負擔和管束,但實際上也是企業的自贖與自救。借此機會也可以引導醫藥商業公司提升管理水平,改善較低的社會形象。
偽劣一旦出現,對醫藥工業、商業領域來說,都是危機。一方面鼓勵建立行業同盟,就是要行使行業監督的責任,建立事件受理的平臺。另一方面鼓勵消費者及時舉報線索,從銷售端回溯,配送同盟與工業同盟相互監督,倒逼研發生產責任。
三、醫藥電商為行業帶來的變化有喜也有憂“2020年7月2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各地集中采購機構應在2020年底前建立并實施以省為單位的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則,推動積極參與,引導醫藥企業自覺履行遵守價格規則、誠信經營的義務?!?/p>
在產品質量上,無疑醫藥電商比傳統醫藥商業的做法更謹慎小心。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兩者之間面對的客戶有所不同,傳統醫藥商業工作重心絕大多數都是只需要對付好醫療機構、行政監督就萬事大吉了。犯規犯錯,繼而納入重點監控,卻仍改變不了其業務活動場景,許多大型醫藥配送企業就曾犯了就改、改了再犯。而大型醫藥工業企業則是在涉稅、帶金方面暴露過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醫藥電商謹慎的做法或許也是其撼動傳統醫藥流通領域的重要基礎。
另一方面,在藥品流通上,醫藥電商扮演的角色類似“超級買家”的意思,發揮著資金融通的作用,反過來要求企業醫藥工業企業墊資的情況也必定存在,而且隨著布局擴大,情況還會繼續增加,強勢的醫藥電商是否會因此推升藥品價格?是否會借助通道壟斷、流量壟斷、規模壟斷來限制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鏈條上廣泛的價格競爭呢?因此,對傳統醫藥商業的專項督導內容,對醫藥電商而言自然同樣不能少!
四、鼓勵醫藥商業在偏遠和邊緣上豐富競爭就目前而言,跨界過來的物流龍頭企業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對偏遠地區藥品配送工作一直是個難題,而在這方面多數中小藥企卻無疑獲得了獨特的生存空間。另外,傳統醫藥流通領域的功能不止有物流配送,更有藥品批發、分銷,甚至政府事務等多種功能。
藥監部門相關負責人曾預言,醫藥改革將最終促使商業公司分化:一種是只管配送的醫藥物流,一種是只負責經銷的醫藥分銷商。而市面上知名的國藥控股、九州通等流通領域巨頭,往往分銷業務才是其營收主要來源、物流或許也僅僅是錦上添花而已?!?/p>
但無論如何,就物流方面而言,京東、郵政等大型企業的入局,必定會很大程度上改變目前國內維持多年的格局,一旦入局者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核心競爭力站穩腳跟,多數傳統醫藥流通企業被踢出局,也并非全無可能。
并且,一旦醫藥電商與醫藥物流相結合,“廠家直銷”“一條龍服務”動的可不就是流通領域的蛋糕了,試想漫漫大山中,網絡下單第二天藥已送達,還有“你們”什么事?
所以“一票制”與“兩票制”對傳統醫藥商業公司既是巨大的挑戰,同樣也是前所未有的機會,將勇擔責任、良好商譽、個性服務的價值最大,誰屬誰贏,還真說不準!